砭石(biān shí)者,以石治病也,是通用名稱。而運用砭石治病的醫術稱為砭術,砭術是中醫的六大醫術之一,砭、針、灸、藥、按蹺和導引。
砭石,即能治病的石頭,最早出現在《黃帝內經》中。砭石中又以泗濱砭石療效為最佳。泗濱砭石:原指《尚書.禹貢》泗濱浮磬料泗濱浮石;產於山東泗水之濱,故名泗濱砭石。現在江蘇徐州呂梁石、安徽靈壁石均不是砭石。
河灘磬等數十種磬。中醫認為上品砭石有安神、調理氣血、疏通經絡的作用,是加工製作醫療器械的上品。砭石是通過微晶、紅外和脈衝的波段來達到一些治療和保健效果的。脈衝是通過摩擦起熱的感應成為波浪走型,而砭石不單是作為一個簡單的刮痧工具來應用那麼簡單。古人在沒有獲得煉鐵術前就是靠砭來治療傷痛、疾患,古有砭針、砭刀等醫療工具。用現代醫學手段檢測,泗濱砭石可以發出許多對人體有益的遠紅外射線和超聲波脈衝,促進血液微循環、調理新陳代謝,相當於遠紅外治療儀+ 超聲波治療儀。
砭石一方面靠其自身蘊涵的能量來激發人體的潛能,另外還要靠我們自己合理的加以運用,也就是會使用它。也只有合理的運用到適合的位置,方法上才能起到砭石的功效,所以並不是所有人描述的那樣,佩戴上就能立刻見效,起到淨化肝腎等臟器,排除多餘的毒素,全面增強人的免疫能力的作用等等。對於頸椎病、腰椎病、偏頭疼、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及治療,效果尤為顯著。此外,通過砭石療法可有效預防感冒!
中文名:砭石
外文名:bianshi
注音:biān shí
性质:能治病的石头
出处:《黄帝内经》
特性
(1)安全性:通过国家权威部门的检测砭石不含有有害物质。同时应当具备国家药监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许可证;
(2)成分:含有30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以及人体所必需的钙、镁、锌、铬、锶、硒等20多种抗衰老元素。对此应当具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生产许可;
(3)远红外射线:砭石有奇异的能量场,作用于人体皮肤表面可产生极远红外辐射,其频带极宽,远红外频率可达范围为7~20微米。
(4)超声波:砭石每摩擦人体一次就能产生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超声波脉冲,平均超声波脉冲次数可达3708次,频率范围为2~200万赫兹是所有材质之首。
(5)微晶结构:是晶体粒度小于0.03mm的方解石微晶岩体,其质感非常细腻,摩擦人体使人感到非常舒服。
作用和功效
對一種醫療方法的評價不僅要看它的醫療效果,也要看它的保健效果。保健對防病有重要的意義。古人強調治“未病”。今人主張防患未然,都是希望在疾病未發生時注意保健,使疾病不發生。砭石療法在保健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一、按摩作用。即超聲波可對人體的細胞產生一定的壓力,使細胞出現微小的運動,從而改變病變細胞的狀態,達到治病的目的;
二、熱作用。即人體吸收超聲波的能量後,皮膚的血液循環加快,可在組織內出現發熱反應,所產生的熱量具有鎮痛,解除肌肉痙攣,改善組織微循環狀態等作用;
三、生物學作用。即超聲波可影響人體內某些化學或生物學的變化過程,改變酶的活性等,從而改變人體內的代謝環境和狀態,使疾病向好的方向轉化。
四、對神經系統作用。神經系統具有對超聲波敏感的特性,小劑量的超聲波對神經有抑製作用,可使神經的傳導速度減慢,從而具有明顯的鎮痛作用。
五、其他作用。超聲波可使胃腸道蠕動增加,胃腸分泌增加;可使心臟的冠狀動脈擴張,改善心肌的血液供應;可使腎臟的血管擴張,增加腎臟血流量。
1.頭部砭石保健法
(1)前額感應
[方法] 將砭板的板面貼在前額上作感法。在感應過程中還可以用手按砭板,使砭板壓緊前額,感法和壓法並施。
[功效] 促進頭部氣血流暢。預防和治療頭痛、目眩、記憶力減退、老年癡呆、感冒、高血壓等症,減緩額部皺紋發展。
(2)刮印堂
[方法] 用砭板的外弧型板刃,以印堂為起點交替向左、右兩方刮拭。
[功效] 預防和治療頭暈、頭疼、眼病、鼻病、感冒、高血壓等症。
(3)理眉
[方法] 用砭板的外弧形板刃由兩眉之間起,分別向左、右兩方梳理眉毛。
[功效] 預防和治療頭痛、眼病、耳病、鼻病和麵部神經麻痺等症。
(4)拭目
[方法] 閉目,用砭板的外弧型板刃輕輕地刮拭眼部,刮拭的方向由內向外。
[功效] 預防和治療偏頭痛、眼病和麵部神經麻痺等症。減緩眼角皺紋發展。
(5)刮鼻
[方法]用砭板的外弧形板刃自上而下刮鼻樑及鼻的兩側。
[功效]預防和治療感冒,鼻病和麵神經麻痺等症。
(6)點人中
[方法]用砭板的錐狀板尾輕輕的點觸鼻下口上的人中穴,反複數次至十數次。在保健而非急救的場合一般不對人中穴作強刺激。
[功效]預防虛脫、中暑、癔病和癲癇。
(7)刺迎香
[方法]用砭板的錐狀板尾輕刺鼻下端兩側的迎香穴。
[功效]預防和治療感冒、鼻病和麵神經麻痺。
(8)擦面頰
[方法]用砭板的板面擦臉的雙頰,由眼下方開始,向下、向外方向擦。
[功效]預防和治療眼病、鼻病、面癱、口腔疾病。有祛斑美容的功效。
(9)梳頭
[方法] 將砭石的外弧形板刃當作梳子,像梳頭一樣梳理頭上長頭髮的部位。
[功效] 促進頭部氣血流暢。預防和治療感冒、頭暈、頭痛、高血壓、腦血管疾病、記憶力減退、老年癡呆症。延緩白髮、脫髮。
(10)頭頂感應
[作法]將砭板平放在頭頂百會穴上對頭頂作砭術感法。
[功效]促進全身氣血流暢。預防和治療感冒、頭暈、頭痛、中風、腦血管病、精神病等。
(11)耳道溫法
促進耳部和腦部氣血流暢。
2.頸部和肩部砭石保健法
(1)刮頸部後方
[作法] 用砭板的外弧形板刃自上而下刮頸部後方。
[功效]預防和治療感冒、發熱、支氣管炎、哮喘、項強和頸椎病等。
(2)刮頸部兩側
[作法] 用砭板的板背自上而下刮頸部兩側。
[功效] 預防和治療耳鳴、咽喉腫痛、扁桃體炎、項強等。
(3)擦頸部前方
[作法] 用砭板的板面自上而下擦頸部前方。
[功效] 預防和治療高血壓、咽喉腫痛、哮喘、支氣管炎、咽炎和甲狀腺腫大等症。
(4)拍打肩部
[作法]手持砭板的板尾,用砭板前部的板面,自內向外拍打左、右兩肩的上部。
3.四肢砭石保健法
(1)刮上肢內側
[方法] 用砭板的砭背自上而下刮上肢內側。
[功效]促進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和手少陰心經)的通暢。預防和治療心、肺疾病,手臂疼痛、麻木。
(2)刮上肢外側
[方法] 用砭板的外弧形板刃自上而下刮上肢外側。
[功效] 促進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和手太陽小腸經)的通暢。預防和治療便秘、泄瀉、手臂不能舉、疼痛。
(3)刮下肢內側
[方法] 用砭板的板背自上而下刮下肢內側。
[功效] 促進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陰腎經)、陰蹺經脈、陰維脈的通暢。預防和治療肝、腎疾病、腿痛麻木、行動不便。
(4)拍打四肢
[方法] 四肢放鬆,用砭板的板面拍打四肢肌肉部分。
[功效] 消除疲勞、清熱解毒。
(5)擦手、足掌
[方法]用砭板的板面摩擦手掌和足掌。
[功效]消除疲勞。預防和治療手、足麻木。
(6)刮手、足背
[方法]用砭板的外弧形板刃刮手背和足背。用凹形鈍刃刮手指和足趾。
[功效]消除疲勞。預防和治療手、足關節疼痛。
4、背部砭石保健法
人體的背部是砭術保健的重要部位。背部中線沿脊椎有督脈通過。
5、胸、腹、脅下砭石保健法
(1)擦胸(2)擦腹(3)擦脅下
6、個人砭石保健操
治療原則
砭術系中醫學砭、針、灸、藥、按
蹺和導引六種治療方法之一,其遵循中醫學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的治療原則。
在整體觀念中,不僅將人與自然人體自身看作整體,亦將經脈、絡脈、經筋、皮部、腧穴全部經絡學內容以整體觀念的原則一一應用於砭術治療之中。
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獨特的治療原則,在砭術中體現在診斷和治療的全過程。同時砭術在治法中使用證症同治、病證同治、病症同治的方法。以證為主要依據,結合病的特點和症狀表現同時治療。
砭術要決
砭術要訣,施砭術時,對患者根據病情要選擇適當大小的砭具刺激,即點穴位,不是針而採用砭具刺激穴位中點,不必刺過體表,或用在皮膚上施熨法,熨似灸,熨其外而不能灼其皮膚。三曰摩法,摩即按法,摩圓周形或反復運作,而不能振動骨骼深部。施以砭術的秘訣關鍵在於動,因為氣血不和,則患疾病導致病痛,施砭術的點法,熨法和摩法。均以手操作砭具活動為機要,手到而病除.現在很多人為了省事把砭石放到微波爐的方法不可取.
砭之用,首在於熱。人生則熱,死則冷。病每起於冷熱不調,砭術一以熱救之,起死回生則熱。熱之為用,大矣哉。偶有奇症,宜用冷砭,則在例外。
砭之訣,惟在乎動。血氣不和,則疾痛起。點也、熨也、摩也,皆動之機也。以砭行之,手到而病自去,疾痛乃若失焉。豈不神乎其技哉。
砭石的五大特性
1、安全性:通過國家權威部門的檢測砭石不含有有害物質。
2、成分:含有三十多種有益於人體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以及人體所必需的鈣、鎂、鋅、鉻、鍶、硒等20多種抗衰老元素。
3、遠紅外射線:砭石有奇異的能量場,作用於人體皮膚表面可產生極遠紅外輻射,其頻帶極寬,遠紅外頻率可達範圍為7~20微米。
4、微晶結構:是晶體粒度小於0.03mm的方解石微晶岩體,其質感非常細膩,摩擦人體使人感到非常舒服。
5、超聲波:砭石每摩擦人體一次就能產生有益於身體健康的超聲波脈衝,平均超聲波脈衝次數可達3708次,頻率範圍為2~200萬赫茲是所有材質之首。
神奇的古代砭石療法
《黃帝內經》記載,砭、針、灸、藥是我國四種獨立並存的醫術,砭起源於距今幾萬年前的新石器時期,東漢前逐漸消失,至今失傳已兩千年。砭是針、灸、推拿、按摩以及"刮痧"的前身,是用石製工具進行醫療保健,砭消失了可刮痧在民間確有深厚的基礎,並得以延續幾千年,為什麼?答案是有效。最近日本人的最新研究證明:人的背部有大量的免疫細胞處於休眠狀態,刮背部可激活這些免疫細胞,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刮痧也有不足之處,比如刮痧工具,有銅製、複合材料製、未經過檢測的玉石製作的,及刮痧用油,因為直接作用在皮膚,它們其中所含有害物質會滲入人的機體內,產生副作用,再有這些工具自身性質決定不可能作用在機體深部而且很容易損傷皮膚及軟組織。是不是砭要比"刮痧"強?答案是肯定的。砭術是一門醫術而不是一個課題,在這里首先要討論的是,什麼是正宗的砭,為什麼會失傳,東漢大學者服虔說:"季世复無佳石,故以鐵代之爾" 。意思是:現在沒有好石頭了,所以才用金屬(指針)代替啊!什麼樣的砭石才是佳石(好石頭)呢?《難經》中說:"其複邪氣,緒則腫熱,砭射之也"。這裡提到了"射"字,張從正的《儒門事親》中也提到了"砭射",看來古人認為"佳石"是一種具有滲透、發散並可作用在機體深部的石頭,正是由於這種石頭失傳,砭術才沉寂了。
出自《尚書》的泗濱浮石是製作磬與砭具的材料,這種石頭在古籍中一直蒙著神秘的面紗,大禹帝時期,用泗濱浮石製作的磬是貢品、是神器(虎紋磬),佛、道、儒出現後(距今2500年前後),是廟、觀裡的法器(古代的磬是石製),儒家的養生、陶冶情操的樂器、禮器,孔子當年就以擊磬作為養生的方法。《黃帝內經》中說"砭從東方來",這裡說的"東方"指的是山東;《路史》中說"伏羲嘗草製砭,以治民疾"。伏羲是太昊部落的酋長,太昊是東夷的一支,東夷是古代山東沿海的民族,也就是說伏羲是山東人;近年來在山東出土了大量的砭具,也可為證;而仿製作砭具的泗濱浮石也產自山東。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我們找到了,並採集完畢僅存200餘噸珍貴的泗濱浮石。在中國科學院、核工業部、國家地震局、北京中醫藥基礎醫學院等權威實驗室進行了嚴格的檢測,結果如下:①有一奇異的能量場,作用在人體可產生紅外熱像並循經而行。②磨擦或敲擊此石可發出極豐富的超聲波脈衝。③此石無放射性,對人體無害。④含有三十幾種微量元素,其中鍶的含量甚高。⑤接觸人體表皮,在監視器中可清楚的看到小血管及毛細血管中被改善而加速的血液流動狀態。⑥飲用泗濱浮石浸泡水可降低血中的甘油三脂、膽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有明顯的調節血脂作用。⑦用砭石(砧、或尺最明顯)叩,拍人體有明顯的針刺感(無形針)。應該說用泗濱浮石製作的砭具是正宗的砭石,我們所開發的砭術是古籍中所述的真正的砭。
用砭術進行醫療保健的醫理是:以中醫經絡穴位理論為宗旨,不口服、不刺破皮膚、不用介質、可直接在皮膚上操作、也可隔著棉織物操作、在無痛苦的前提下使用“刮、推、抹、摩、擦、纏、涼、劃、拔、點、按、振、拿、拍、叩、剁、溫、清、感、電熱溫燙”十六種方法(砭術十六法),充分發揮砭石的場效應和"無形針"的作用,內病外治,以疏通經絡調理氣血為根本,排除經絡中障礙氣血運行、尤其是皮膚深部經脈中的病理產物,標本兼治,在短時間內極大緩解臨床症狀,達到痊癒的目的。在對心腦血管病、心髒病、頸、肩、腰、腿病等,及對廣大的亞健康狀態的人群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砭石的歷史價值
泗濱浮石在歷史上多有記載。其中最早見成書於戰國時期《尚書》中的《禹貢》。其中記載,傳說中的上古大禹時期,天下分為九州,其中徐州、豫州、梁州都進貢磬,而惟有徐州進貢的磬被註明為“泗濱浮磬”。這在當時應是十分珍貴的,否則不會被命名且列入貢品只為帝王所擁有和使用。其製作原料的石材也因此得名“泗濱浮石”,古徐州非今徐州,今徐州古稱彭城,古徐州在今山東,今徐州的磬非“泗濱浮磬”,為靈壁磬或呂梁磬,聲短而尖、不清正、共振與諧振感差,古時,靈壁磬或呂梁磬不可作為祭祀之用,就因為靈壁磬(黑色)或呂梁磬(灰黑色)非玉磬,非“金聲玉振”,不可通天地、泣鬼神……
古五音最重要又為“宮音”,主五行之土、主中央無極、主脾也,主後天之本……
浮磬砭道養生是《內經》養生之根本。
泗濱磬為古玉磬,因其硬玉質較硬難以加工,所演奏的聲音為有別與淫樂的古樂、雅音,
為古五音之律正,是堪與黃鐘大呂齊鳴的正聲。上古伯夔擊泗濱磬百獸馴服,孔子擊泗濱磬春雷轟鳴,南風激盪。泗濱磬的鳴響足以使帝王頭腦清醒、明辨是非。著就是東夷虎族王從山東遷都殷地,後來出土的著名的“虎紋磬”。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唐朝,如果用不是泗濱浮石所製做的磬來演奏宮廷音樂,會被認為是“不正宗”,為有識之士所詬病。唐朝的詩人元稹對此曾賦詩記載了當時的現象。
《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華原磬》
泗濱浮石裁為磬,古樂疏音少人聽。工師小賤牙曠稀,不辨邪聲嫌雅正。
正聲不屈古調高,鐘律參差管弦病。鏗金戛瑟徒相雜,投玉敲冰杳然零。
華原軟石易追琢,高下隨人無雅鄭。棄舊美新由樂胥,自此黃鐘不能競。
玄宗愛樂愛新樂,梨園弟子承恩橫。霓裳才徹騎來,雲門未得蒙親定。
我藏古磬藏在心,有時激作南風詠。伯夔曾撫野獸馴,仲尼暫叩春雷盛。
何時得向筍簴懸,為君一吼君心醒。願君每聽念封疆,不遣豺狼剿人命。
在當時白居易也有類似的詩作,這些古詩雖然都有詩人諷刺唐玄宗寵愛楊貴妃而不理國事的成分,但是也從另一個方面昭示出了泗濱磬在古代的重要地位和珍貴程度。
到了唐代以後隨著戰亂和後世泗水的水淺至無,這種珍貴的玉質石材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史記》中秦皇泗水中撈“九鼎”是泗水還是波淘洶湧的深潭,“九鼎”出水,嬌龍咬斷撈工繩索,“九鼎”再入泗水,王權象徵終未落秦皇之手。
據中國地震局科學家考證和對產地的地質勘查後科學家提出隕星撞擊說:6500萬年前一顆特殊隕量撞擊了魯西南地區,隕星撞擊地表岩層產生爆炸,在高溫、高壓、等離子環境中,星際物質與地表岩層相互交融、滲透,最後落在地表,形成浮石,即泗濱浮石。泗濱浮石是我國最早被命名的石材,用它製成的磬(古代貢皇家專享的樂器、法器、神器)稱泗濱浮磬,在四千多年前就是貢品,用它製成的醫療工具即是砭石。
文獻出處:http://wapbaike.baidu.com/subview/52457/52457.htm?uid=7D6FB73A39E6B910164A0E8C0005434F&bd_page_type=1&st=1&step=2&net=1&page=260001&bk_fr=remaining&